小伙伴们, 肥皂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家用产品之一,它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发明于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人类智慧。肥皂之所以叫“肥皂”,不是因为它胖,而是制作肥皂的原料里包含着动物脂肪。
历史学家们也很难考究清楚,是谁首先发现将动物脂肪与木灰混合会产生一种可用于洗涤的物质。公元5世纪的中国文献中已经有肥皂的相关记录,而在此之前“肥皂”一物已在印度使用很久,肥皂的英文soap即来源于梵语“sapo”,意思是“清洁”。
在古代中国,人们早会使用淘米水、皂角、草木灰、澡豆、皂荚等作为清洁用品。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曾记载,把猪的胰腺的污血洗净,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匀地混合后,经过自然干燥便成可作洗涤用途的澡豆。
北宋末年,庄绰著有《鸡肋篇》记述了各地风土民俗、物产和医药知识,书中提到浙中缺少皂荚,人们洗澡洗衣都是用一种叫“肥珠子”的植物。“肥珠子”的果实肥大、肉质比皂荚肥厚,所以又称作“肥皂”。
明清时期,人们改变了澡豆的制作工艺,在研磨猪胰时加入砂糖,又用草木灰代替豆粉,混合均匀后压制成块状,叫做“胰子”。这种胰子中的猪油被分解成了脂肪酸,进而与草木灰碱剂皂化形成脂肪酸皂——也就是现代肥皂的主要化学成分。
而现代肥皂也称为香皂,造型也各式各样,不在拘泥于传统的形状,不仅是商品也算得上一种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