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古城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市区西南部,自商夏以来,海州隶属多变,几经易名,但一直为历朝府、州、郡、县之治所及东海、赣榆、灌云、沭阳乃至更广阔境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州秦置朐县,北朝东魏武定七年(549年),始称海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直隶州。民国元年(1912年)裁州存县,改海州直隶州为东海县。海州历史悠久,素有"淮海东来第一城"之称。据考证,四五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海州地区繁衍生息。锦屏山二涧石器时代遗址生动地记载着5000年前中国东方民族﹣﹣少昊氏族在海州活动的痕迹。锦屏山四千年前的"天下第一书"-﹣将军崖岩画,集中地反映了原始先民的生产和生活,崇祀土地的社祭遗迹和农作物、星象、人兽面、鸟图腾等石刻图案,闪烁着东方文明的光华,在华夏文明历史中写下了令人瞩目的篇章。据《史记》记载,作为第一个封建集权国家的皇帝秦始皇于海州境内立石以为秦东门。被誉为"国宝"的东汉时期艺术珍品﹣﹣孔望山摩崖造像,比敦煌石窟的佛教造像还早一二百年,是我国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赵朴初诗曰:"海上丝绸路早开,阙文史实证摩崖。可能孔望山头像,及见流沙白马来。",认为海州远古时就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境域内存有大量的古遗址、古遗迹、古墓葬、古驰道、古建筑、古战场;分布于海州城、山、水之间的摩崖岩画、题勒石刻、庵庙寺宫以及"虎峰夕照"、"马耳晴岚"、"阴崖积雪"、"阳谷朝霞"、"疏楼夜月"、"石室春风"、"苍梧晚渡"、"蒙羽秋成"等风景名胜,组成了海州作为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丰富而具有"古、神、幽、奇"四大特色的文化景观。
古老的文化渊源和特殊的地域位置,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海州文化。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骚人墨客,孕育了众多的文化珍品。孔子曾两次率弟子颜回、子路来海州讲学论道,并登山望海;北宋著名诗人苏轼曾三次来海州,并留下36首诗篇;自称是"淮海竖儒"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校阅过大量的海州文献,并以风光旖旎、景色独特的"东天"一角-﹣古海州境内的云台山为背景,写出了闻名于世的《西游记》;大文学家李汝珍在晚年于海州写出著名的《镜花缘》……历代诗人钱起、刘长卿、独孤及、张耒、辛弃疾、李清照都曾亲临海州,名宦李邕、石曼卿、林则徐、沈括、廖世昭、王同、师亮采到海州或任职、或巡视,留下许多歌咏海州的诗篇和题刻。海州籍著名女作家刘清韵依据官场逸事、民俗民风编写的大量杂剧、传奇广为流传……这些历史遗迹能让人们追寻到一代又一代名流的风采,可看到"人杰地灵"的历史折光,感受到长期作为文化中心的古海州丰厚、淳朴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