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延安,长于延安,对于延安,我有着深深的情怀。在从前,延安的土窑洞随处可见,我们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窑洞中,它背靠山峁,坚固牢靠,与大地浑然一体。当然,说起窑洞,就离不开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从此星罗棋布的陕北窑洞就成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的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家,他们将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中国的前途命运。
我曾经注意留心毛主席住过的窑洞,有到吴起路上的窑洞(临时居住)、有吴起老街的窑洞、有志丹县的窑洞、有凤凰山下的窑洞、有杨家岭的窑洞、有枣园的窑洞,基本所有的窑洞都非常简陋。我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延安的人民依旧生活困难,所以很难想象,毛主席他们一代共产党人究竟是有怎样的信仰才能在这个地方整装、壮大、再出发,最终打下人民的江山。
土炕、方桌、油灯、笔,《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毛主席经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任北风寒冷刺骨,他依旧挥毫疾书,他的文章中无不闪耀着他深邃的思想光芒,他像北斗星一样,指引着中国革命的航向。